村情档案:
三道墙村位于安龙县钱相街道南部,国土面积约12.2平方公里,距离钱相街道办事处仅5公里。该村共有9个村民组561户2504人,居住有汉族、苗族、布依族3个民族,烤烟业是村的主导产业。2014年,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全村已完成房屋亮化186户,安装太阳能路灯110盏。2015年,该村人均纯收入3280元。
一
从安龙县城驱车经招堤荷花塘过绿海子通畅的乡村路,25分钟车程便到了钱相街道三道墙村。
盛夏的三道墙村热浪滚滚。站在平坦的通村路旁放眼望去,绿油油的烤烟地一片连着一片,开在烟叶顶上粉红色的烟花随风摇曳。
“在肥地里种烟,施过底肥后就不敢追肥,怕烟叶不落黄。今年种了32亩,长势比去年好,再过一久,就要开始采脚烟了,收入也将比去年多一些。”7月4日中午,艳阳高照,在离村委活动室不远处的烟地里,刘厚权夫妇在辛勤地劳作。
刘厚权夫妇是三道墙村的村民,2013年以前,刘厚权一直在广东等地务工,2013年因病返回村里休养,因治病用完了务工挣来的钱,并且还欠下5万元的外债。回到村里的刘厚权心烦意乱,经常到同村李家瓦房组的舅子陈朝强家去散心。看到心灰意冷的刘厚权,陈朝强动员他种植烤烟:“你又生着病,务工是去不成了,在家种烟好,病了有人管,又能照看老人和小孩。”当时,村里的乡亲都动员他种烟:“种烟一年就可以还清外债。”
没有钱又不懂技术,是种还是不种?刘厚权心中有点顾虑。但苦于家庭和生计,2014年,他鼓起勇气向亲戚朋友借钱租地种下18亩烤烟,当年便收入8万多元,2015年他又种烟32亩收入11万元。“于是,便走上了挡不住的种烟增收致富路,种烟收入一年比一年多,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。”
二
三道墙村村名由来已久。据村主任王朝云介绍,从前,三道墙村有一座云盘山,云盘山上有三道墙围住,目的是防匪患和兵患,一旦遭遇兵、匪来袭扰,村民便纷纷躲进云盘山上,利用三道墙作为保护屏障,用木棒穿上石磨从墙上滚下,以阻挡兵、匪之袭。云盘山山高坡陡,加之有三道墙作为屏障,易守难攻,因此,一辈一辈地传承下来,便叫成了三道墙村。
动员村民种烤烟,在21世纪初是相当不易的一件事。2004年,三道墙村开始发展烤烟产业,乡、村、组干部动员一户村民种烟,最多也只有3亩,曾有“要我种一亩烟,必须与我喝一壶酒”的笑谈。
家住三道墙村李家瓦房组的村民李明友,在2015年1月,时任该组组长的王朝云去他家动员他种烟,多次劝说后他终于同意。可种烟每亩要先交40元的烟苗钱,交钱后李明友开始反悔,因为没有栽过烟不懂技术,怕赚不了钱,便叫王朝云退还他先交的4亩地的烟苗钱160元。又是一番劝说,李明友终于种下了烤烟苗。
在2005这一年,种烤烟有托盘、漂盘两种育苗选择,老烟户一般选择托盘,新烟农则采用漂盘。种下烟苗后,李明友家烟苗蔫了,他就生王朝云的气,叫他都不答应。经查看后,发现是缺水造成,于是,王朝云协调用水把烟苗救活了。此后,李明友看到自家的烟苗长得比王朝云家的还好,便道出了由衷的感谢:“对不起,老王,当时我以为你拿‘小坨坨’(托盘育的苗)给我栽,拿‘大坨坨’(漂盘育的苗)自己栽,现在我知道托盘和漂盘的区别了,烟苗蔫了是因为缺水,不是你故意使坏。”后来,售烟时李明友家4亩烟地产烟1600多斤,按每斤6元平均单价,卖得9000多元。
尝到甜头的李明友积极性高涨,年年栽烟,连续栽了5年。2013年他家种了12亩,毛收入4.5万元;2014年,因腿病他未栽烟;2015年,他想栽烟可又没有指标。因为烤烟是合同种植、计划收购,烤烟停栽后,第二年就没有指标了。对此,李明友非常后悔:“晓得们再难也要接到起栽哦,指标没有了,4.5万元的收入就‘泡汤’了。”
在三道墙村,种烟增收致富的村民不仅只有刘厚权、李明友,还有许多村民都受益于烤烟产业。该村彭家湾组村民莆天金,2012年以前一直在外做小包工头,赚到钱的他创办了一个“梦州养牛场”,饲养了50多头育肥牛,因养殖技术跟不上,加之牛市价格不稳定,养牛亏了30多万元。2014年,看到村民都种烟发财,莆天金又重树创业信心,流转24亩土地种烟,当年便增收15万元,在2015年他又扩大种烟规模达到29亩,可由于不懂烤烟轮作技术,用了一些复耕地种烟,致使种烟收入降到9万多元。“今年我家种烟50亩,估计收入30万元左右,还是种烟比养殖好,计划收购风险小,烤烟的确是农民增收的一项好产业。”
2005年,国家对烤烟修建小烤房实行烤房设置(鼓风机、排湿机、炉桥等)补助,每修一栋小烤房,国家给予4000元的补助,这一年,三道墙村烤烟种植面积拓展到了300亩,烤烟产业扎下了根。到了2007至2008年,国家又对修建烤烟水池给予补助,每修一个50立方米的水池,给予4000元补助,三道墙村共修建了40多个,烟水配套工程的不断完善,加快了该村烤烟产业的发展。紧接着,在2009年实施烤烟连片种植、建集型烤房的推动下,全村烤烟产业种植规模突破1000亩。在此后的2013年,国家科技部批复钱相作为全州现代烟草示范园区,此利好政策的到来,极大地推动了三道墙村烤烟产业的迅猛发展,通过流转土地并进行土地整治,全村烤烟连片种植面积拓展到2450亩。因为国家对烤烟实行合同种植、计划收购,所以到目前,三道墙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2215亩。
三
下午4时许,记者在王朝云的陪同下,走进了李家瓦房组烟农大户陈朝强家,只见两栋近200平方米的平房在村里拔地而起,甚是醒目。在他家的庭院里,旋耕机、摩托车、三轮车以及屋内的电视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,好一户殷实的人家。
陈朝强2010年开始种烟,到2015年种烟创收20万元。“家里的两个孩子都在读书,费用很大,要是不种烟,想都不敢想会有今天的好日子。”提到种烟,陈朝强脸上露出了笑容。
采访中,记者还看到,在该村彭家湾组一村民的庭院前,男男女女、老老少少一大群人热热闹闹地围着街道办的一名工作人员,正在对自家烤烟地流转的亩分进行认可以及领取土地流转费,签字的签字、摁红手印的摁红手印,一派幸福的忙碌景象。
记者了解到,这是钱相街道在烤烟轮作期间,充分提高土地复种指数,促进农民增收的又一新举措。通过把轮作的土地流转给县里的平台公司,再流转给欣蔓科技公司种植白芨500亩,年底全村将拓展到2000亩,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。
2013年,三道墙村烤烟种植面积2450亩,141户烟农种烟,收购烟叶5140.8担,为农民创收622.91万元,户均增收4.42万元;2014年,烤烟种植面积2670亩,127户烟农种烟,收购烟叶7977.8担,为农民创收794.83万元,户均增收6.26万元;2015年,烤烟种植面积2215亩,70多户村民种烟,收购烟叶4800担,为农民创收780余万元,户均增收约11.14万元。
为进一步发挥三道墙村烤烟支柱产业的作用,2013年,安龙县政府、县烟草公司对该村土地进行整治,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出率,方便群众耕作,同时又避免灾害发生。目前全村已整治土地1500亩。
“由于烤烟需要轮作,所以在轮作期间,要寻求种植新的经济作物,比如生姜、薏仁米、辣椒、白芨来解决轮作期间土地荒芜的问题。同时,结合精准扶贫工作,钱相街道制定了帮扶贫困户种植辣椒的优惠政策,解决其土地租金等所需成本的问题,动员贫困户利用轮作土地种植辣椒,目前,已流转150亩土地种植辣椒、50亩土地种植薏仁米。此外,钱相街道作为安龙县白芨生产示范基地,第一期示范种植500亩,年底将达到2000亩。”钱相街道党工委委员、人武部部长许劲松信心满满地说,“采取以上举措,其目的就是落实州委提出的乡村发展倍增计划,通过产业倍增来实现三道墙村的发展倍增。”
记者手记:
仅2013至2015年这三年,烤烟产业就为安龙县钱相街道三道墙村创收2197.74万元,成为该村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,烟农因此走上脱贫增收的致富路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,种烟指标的逐渐减少,加上连片种植致使大户烟农的增多,一业就很难肩负起全村同步小康的使命。
对此,三道墙村在巩固好烤烟传统支柱产业,充分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,提高产出率促增收的同时,认真落实州委今年提出的“乡村发展倍增计划”,通过建“老干妈”辣椒基地、打造安龙县白芨生产示范基地,以及种植生姜、薏仁米等经济作物来推动产业倍增,进而实现收入倍增。
虽然三道墙村多业并举之路刚起步,但以产业倍增来实现收入倍增的热情已点燃、步伐在加快。可以断言,“三道墙”曾经挡住了兵、匪的袭扰,但挡不住今天乡村发展倍增的步伐。
(记者 郭连军 实习记者 杨 恒)
转载说明:本网所刊登的中国黔西南网及《黔西南日报》各种新闻﹑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,均为黔西南日报社中国黔西南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引用、复制、转载。欢迎广大网友向我们提供新闻稿件,投稿邮箱:zgqxnw@163.com。
评论列表